盘点喝牛奶的八大常见误区

在日常生活里,牛奶无疑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营养饮品。它富蛋白质、乳糖、钙等营养成分,对于促进骨骼健康、增强体质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享受牛奶带来益处的同时,你是否意识到,关于牛奶的饮用,其实存在着不少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那些关于牛奶饮用的“谣言”,看你有没有踩坑!并教你如何正确科学的喝牛奶。

误区一:喝牛奶必须配面包,加糖或巧克力更营养

错误理由:很多人习惯在喝牛奶时搭配面包,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但实际上,牛奶和面包都是很好的消化食物,即使单独饮用或食用,其营养成分也能被很好地吸收。至于“牛奶配面包更营养”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煮牛奶时不可加入糖,因为在高温下会生成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此外,煮牛奶时也不能加入巧克力,由于巧克力中富含丰富的草酸,与牛奶混合会生成草酸钙,从而降低机体对钙的利用率。

正确做法: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喜好来选择是否搭配面包。若喜欢早餐简单快捷,可以选择一杯牛奶加上几片全麦面包;若偶尔想饮用甜牛奶,可在牛奶放凉后再加入糖。若追求营养均衡,则可以考虑将牛奶与水果、坚果等搭配食用。

误区二:高钙牛奶比普通牛奶更营养

错误理由:高钙牛奶确实在钙含量上有所增强,但同时也增加了脂肪和糖的含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通牛奶已经能满足日常所需的钙摄入量,无需额外增加钙的摄入。

正确做法:若需要增加钙的摄入量,可以通过日常饮食如绿叶蔬菜、豆腐等来进行补充。而对于需要控制脂肪和糖分摄入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减肥者),则更建议选择低脂肪、低糖的牛奶。

误区三:空腹喝牛奶会伤胃

错误理由:事实上,牛奶并不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相反,牛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能形成一层保护膜,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正确做法:如果担心空腹喝牛奶会导致腹泻或不适,可以先吃一些淀粉类食物(如饼干、馒头等),再喝牛奶。但并非必须如此,空腹喝牛奶并无大碍。

误区四:加热牛奶需煮沸五分钟

错误理由:许多人在喝奶之前喜欢将牛奶煮沸几分钟,担心其中的细菌杀不彻底。煮沸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实际上,市面上的纯牛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巴氏杀菌奶,经过 65℃的低温消毒去除有害菌,这种消毒方式能较好地保存奶中的营养和香味;另一种是灭菌奶,采用 135℃高温瞬时杀菌法,虽会使牛奶损失一定营养,但这两种牛奶均已去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细菌。

正确做法:对于冷藏的鲜牛奶,建议将其放入温水中加热至温热状态即可饮用。对于市面上的纯牛奶,若想喝温热口感的,在加热时只需将牛奶煮沸即可,切勿久煮。

误区五:牛奶越浓越好:

错误理解:有人觉得牛奶越浓,营养就越多,所以会在冲调奶粉时多放奶粉少加水,或者认为浓牛奶更有营养。

正确做法:应按照奶粉包装上的冲调比例冲调,对于纯牛奶来说,其本身的营养成分已经是合理的,无需刻意追求过浓。婴幼儿常喝过浓牛奶,容易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可能引发急性出血性小肠炎等问题。

误区六:晚上喝牛奶有助于睡眠

错误理由:虽然牛奶中含有酪蛋白、丝氨酸,这些营养成分确实有助于放松身心,但并不能直接提高睡眠质量。而且,过量饮用还可能造成夜尿频繁,影响睡眠。

正确做法:若希望通过饮食改善睡眠,可以尝试在睡前1-2小时饮用一杯温热的牛奶,并适量减少晚餐的咖啡因摄入。但需注意,不要过量饮用,以免影响睡眠。

误区七:牛奶与米汤、稀饭一起吃更好

错误理解:有人觉得牛奶和米汤、稀饭一起吃,能增加营养且口感更好。

正确做法:牛奶中含有维生素 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其中含有的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 A,所以不建议将牛奶与米汤、稀饭一起吃。

误区八:喝牛奶时去掉奶皮

牛奶加热放凉后,表面通常会有一层奶皮,其主要成分为脂肪。很多人会选择去掉这层奶皮以防止长胖。然而,去掉奶皮不仅去除了脂肪,还会损失脂溶性维生素。

通过以上的盘点与解析,相信大家对牛奶的饮用误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科学合理地饮用牛奶,避免陷入误区而浪费这份宝贵的营养资源。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奶制品和饮用方式。让我们在享受牛奶带来的美味与营养的同时,也让它真正为我们的健康加分!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牦牛乳都 陇ICP备2000011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