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州政办发〔2018〕6号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

《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州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月17日

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我国是世界上牦牛的主要养殖区,重点分布在甘肃甘南、四川阿坝、西藏、青海等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甘南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理想的有机畜牧业产品生产区域。以牦牛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是甘南州首位产业、农牧业支柱产业和产业扶贫主导产业。甘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牦牛产业发展,坚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后编制了《实施农牧互补推进一特四化发展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规划》、《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甘南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发展规划》、《甘南藏族自治州曲拉产业发展规划》等。出台一系列支持牦牛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牦牛乳产业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安多藏区高原优质牦牛乳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甘南牦牛乳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助推甘南精准扶贫、实现藏区绿色崛起,真正成为中国牦牛乳都,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41号)、《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甘政发〔2015〕90号)、《甘肃省“十三五”消费品产业发展规划》(甘工信发〔2016〕434号)和《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资源基础

1.天然牧草资源丰富。甘南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水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合作市、夏河、碌曲、玛曲、迭部、舟曲、临潭、卓尼一市七县。天然草场面积稳定在408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三县,平均产草量374.6公斤/亩,理论载畜能力约558万个羊单位,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载畜能力较高的草场。牧草等植物种类丰富,可食植物86科890种,适口性优良的有258种,虫草、蕨麻、贝母等许多特有的药食同源野生植物分布在天然草场。优越的牧草资源为发展牦牛乳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2.饲草种植加工发展迅速。“十一五”以来,甘南州加大了生态保护的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牧民种草、贮草积极性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通过大力实施退粮还草、退牧还草、牧草良种补贴等国家扶持项目,全州草产业发展迅速。2016年全州人工种草面积约67.9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53.5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14.4万亩,干草产量44.65万吨,种植面积和草产量较2010年增长64.5%和63.2%。建成23家有一定规模的草产品加工企业。产品有草捆、颗粒、青贮饲料等,产量达6200吨,较2010年增长57.7%,为应对畜牧业自然灾害和牦牛舍饲养殖提供了饲草料保障。

3.牦牛养殖业发展稳定。甘南州共有99个乡镇,总人口73.07万,牦牛养殖涵盖全州63个乡镇,涉及7.3万户35.5万农牧业人口。2016年牦牛存栏91.12万头(占甘肃省牦牛总数的63%),其中能繁殖的母牦牛60万头,牦牛乳产量8.8万吨。规模化、标准化牦牛养殖业逐步扩大,累计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7个,100头以上的规模牦牛、犏雌牛养殖合作社(农牧户)300户,养殖牦牛、犏雌牛7万头,年产牦牛乳1.5万吨。

4.曲拉资源丰富。曲拉是藏区牧民利用牦牛乳加工酥油后的副产物。甘南州是我国重要的曲拉深加工基地。由于当地加工干酪素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在充分利用甘南、四川、青海的曲拉资源外,还吸引新疆、西藏、内蒙、云南等地的曲拉来交易,因此合作市也成为我国最大的曲拉交易重镇,年交易量16000吨,占全国交易量的80%以上。曲拉资源的聚集为当地利用牦牛乳加工干酪素继而延伸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二)产业基础

多年来,甘南州政府高度重视牦牛产业的发展,坚持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促进了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围绕牦牛产业打造以生态有机养殖、牦牛肉加工、屠宰副产物加工、牦牛乳(包括曲拉)加工、生物制剂、民族用品、饲草加工等全产业链。其中牦牛乳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在全国乳品行业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1.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甘南州现有牦牛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2户,按照原料与产品类型形成两条产业链,一是以曲拉为原料的干酪素、酪朊酸盐、酪蛋白营养粉等系列产品产业链,龙头企业是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羚公司)。华羚公司是国内最大干酪素生产企业,产品从最基础的工业级干酪素,不断开发出食用级干酪素、高纯干酪素、精制盐酸干酪素、胶用干酪素、乳酸干酪素、凝乳酶干酪素等系列产品,并研发生产出了二代酪酸盐、三代酪蛋白磷酸肽、四代牦牛乳酪蛋白营养粉系列产品。二是以牦牛鲜乳为原料的液态乳、乳粉、酸奶和奶酪等系列产品产业链,龙头企业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燎原公司)。燎原公司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牦牛乳品的开拓者。公司已拥有极具竞争力的牦牛全脂奶粉、牦牛全脂加糖奶粉、牦牛酸奶、婴儿奶粉、中老年奶粉、低脂奶粉、无糖奶粉等10个系列40多种产品。全州干酪素和牦牛乳粉产量在全国行业均排名第一。在华羚公司的影响下,引领和带动了临夏、玉门、新疆干酪素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燎原公司引领了我国牦牛乳品加工业的发展。

2016年全州牦牛乳制品总产量3672吨,比2011年减少25.50%,牦牛乳制品工业增加值6600万元,比2011年增长292.4%,乳业(乳制品)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9.84%。牦牛乳制品总产量下降而工业增加值上升是因为牦牛乳制品企业实施出城入园,产业进一步集聚,及配方和婴幼儿奶粉等高端产品比例增加。

2.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甘南州通过畜种资源优化配置、牦牛选育改良、健康养殖,草地高效改良和利用,新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建立牧区生态-生产-生活保障技术体系优化模式,为牧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牦牛乳加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甘南州政府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同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畜牧业尤其是牦牛乳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建成了牦牛乳品国家实验室、甘肃燎原乳业技术中心等13个与牦牛乳产业相关技术创新平台,并拥有在牦牛乳品加工领域的科技创新高级人才。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十二五期间,在牦牛乳加工产业方面获得科技成果20项、新技术新产品17项、发明专利3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和州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6项。这些创新平台的建立为牦牛乳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表1   牦牛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表

 

类别

名称

承担单位

国家级平台

牦牛乳品国家实验室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乳品技术研究分中心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省级

平台

甘肃华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燎原乳业技术中心

甘肃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科瑞乳品技术中心

甘南州科瑞乳品开发有限公司

甘肃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

市(州)级平台

甘南州牦牛藏羊生产力促进中心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

甘南州高原特色生态畜产品加工及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中心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

甘南州农牧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

甘南州畜牧草原重点实验室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

甘南州农业重点实验室

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等


3.质量和品牌建设水平提高,影响日益增强。十一五以来,甘南州开展了牦牛乳制品标准体系、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龙头企业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华羚公司的“华羚”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甘肃省名牌产品”、“甘肃省著名商标”、“陇货精品”。燎原公司的“燎原”商标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甘肃省著名商标” 、“甘肃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等荣誉称号。

(三)发展环境

1.机遇和优势

政策机遇。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支持藏区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对藏区的支持力度,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34号)明确提出促进藏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的目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四川云南甘肃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 〔2014〕41号)的重点任务中又提出:积极扶持藏区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生态型农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藏药、绿色食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等特色加工业,努力打造名优品牌,到2020年,藏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国家、省有关部门在十三五相关规划中专门提出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尤其是藏区的特色畜牧业。《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奶源基地建设及乳制品开发,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牦牛乳等乳制品。《甘肃省“十三五”消费品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促进牦牛乳特色资源开发,打造高原绿色乳制品品牌。《甘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牧区要坚持专业化布局,突出抓好牦牛藏羊繁育产业。半农半牧区要壮大和提升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加快鲜奶收购站建设等发展重点和措施。

国家及地方持续扶持牦牛及牦牛乳产业发展的政策叠加对牦牛乳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市场机遇。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多样性、天然性和原生态性、高品质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牦牛生活环境的高海拔、原生态等特殊性决定了牦牛乳的原生态性、稀有性和高营养价值的特点,成为近年乳品行业市场增长最快的高端特色优质乳品,而现有牦牛乳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需求量。因此,甘南牦牛乳以其安全绿色无污染的优良品质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区位优势。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作为包括阿坝州、黄南州、果洛州在内的藏传佛教文化经济圈和安多藏区的中心,是汉藏政治、经济、文化的枢纽,已成为藏区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门户,是我国藏区稳定的支撑力量和民族团结的战略要地。甘南州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藏区和内地的结合部、牧区和农区的结合部;是距离我国东、中部地区最近、可达性最优的藏区,连接内地藏区的重要通道,是青藏高原的窗口和藏民族实现现代化的跳板,战略地位突出。大力发展牦牛乳产业,有助于其成为安多藏区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推动相关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资源优势。2016年以甘南为中心的安多藏区牦牛乳产量约60万吨,占全国牦牛乳产量160万吨的37.5%。优质量足的牦牛乳资源条件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是甘南发展高原特色牦牛乳产业最大的优势。安多藏区牦牛生活在植物种类优越、载畜能力高、耐牧性强的高海拔的地区,远离工业和城市,环境无污染,纯天然放牧,饮天然矿泉水,吃天然牧草,造就了极其珍贵、真正绿色、有机、高营养的肉、乳产品。牦牛肉、牦牛乳近于半野味,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特性,是极富营养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开发功能食品、有机食品的先天优势,具备走向高端市场、多元市场的优越条件。

2.存在问题

资源分散、奶源基地少。甘南州牦牛养殖仍然以天然牧场的传统放牧为主,这种牧业方式流动性大,生产分散,牦牛鲜乳集中收购困难大,除牧民自身消耗部分乳品外,大多牧民只能将牦牛乳自然发酵就地制成酥油和曲拉等低附加值产品。虽然全州标准化养殖和冷储式收奶站有一定发展,依然不能满足现有加工企业对鲜乳的需求,生产高附加值的牦牛乳制品企业处在奶源基地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的局面。

产业投资不足、生产效益不高。原料鲜乳的品质是影响成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现有加工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扩大规模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而在奶源基地的建设、流动收奶车和冷储式收奶站的投入少。再加上缺乏牧民合作组织,牧民与企业签订的鲜乳供应协议的完成率太低,生产企业原料供应难于保障数量和质量,造成企业有时不能连续生产,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生产效益低。

信息化发展滞后、产业融合度低。甘南州信息化相对落后,信息化保障能力不足,造成生产、物流、信息成本高、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甘南州牦牛乳产业体系仍不完善,一产、二产、三产发展不够协调,产业组织程度低,产业融合度低。

品质、品牌优势未形成产业优势。由于产业组织程度不高,从政府、企业、牧民等各层面对产品的发展潜力认识高度不够,市场宣传和开拓能力不足,造成牦牛乳高品质的优势没有形成高端价格优势;加之龙头企业加工产量低而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效益,导致独特的品牌价值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州”和“产业富州”两大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州委州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及减肉增奶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牦牛乳产业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实施牦牛乳及其制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着力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龙头企业,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甘南州牦牛乳及其制品产业迈进中高端水平,使牦牛乳业成为甘南州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助推藏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草畜平衡、生态优先原则。甘南州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价值独一无二。保护甘南牧区的生态安全,对青藏高原,特别对保障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为前提,推动牦牛养殖由数量扩张向减畜增效转变,走可持续生态发展之路。

2.坚持结构优化,集聚发展原则。利用近年来甘南州培育的雌犏牛(奶牛)产奶量高且品质与牦牛乳接近的优势,通过养殖结构的调整,培育奶源基地。加快牦牛乳产业工艺和产品的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以产业链为纽带,发挥安多藏区高原绿色无污染优质牦牛乳资源优势,扩大收购半径,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主导产业鲜明、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牦牛乳产业发展集群。

3.加强合作,科技创新原则。鼓励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强化“产、学、研”结合,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和产业化示范企业,引领牦牛乳产业发展。

4.坚持质量为本,品牌引领的原则。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战略实施,发展牦牛乳精深加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中高端优质牦牛乳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推进加工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建立从牦牛乳生产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质量可追溯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改善影响品牌发展的质量、创新、诚信、文化、人才、营销和环境等要素,打造安多藏区有机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价值链升级。

5.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推动牦牛乳产业发展的投资主体、创新主体和受益主体。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农牧民合作组织和产业联盟的建设,为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6.加强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原则。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牦牛乳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走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

围绕甘南州牦牛产业优势,拓展安多藏区牦牛乳资源,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推动牦牛(犏雌牛)养殖专业化、生产加工现代化,打造纯天然、无污染高原有机品牌。到2020年,全州优质牦牛乳奶源供应体系全面建成,牦牛乳加工产业规模得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三品战略”实施效果显著,现代化牦牛乳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牦牛乳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建设标准化牦牛乳收购站142个,年收购鲜牦牛乳15万吨;在四川、青海和西藏局部地区建设牦牛乳收购网络20个,年收购鲜牦牛乳20万吨。

——牦牛乳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在现有2个知名品牌的基础上,力争再培育1-2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2-4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在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再建设1-2个牦牛乳产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省级工业研发设计中心,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

——建设规范化生态养殖基地25个,优良牧草种植基地6个,草场超载率降低20%,养殖基地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三、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甘南州牦牛乳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状况,产业融合总体发展涉及甘南州6县1市60个乡镇373个村2014个村民小组,根据不同区域,明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措施,协调、有序推进产业发展。

(一)奶源基地布局

牦牛乳奶源基地布局包括饲草料生产基地、犏牛繁育区、犏雌牛(奶牛)养殖区和生鲜乳收购网络,涉及碌曲、夏河、合作、卓尼、迭部、临潭六县市33个乡镇。

1.饲草料生产基地

(1)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布局在碌曲、夏河、合作、卓尼,总计4万亩。

(2)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和半人工刈割草场。布局在碌曲、夏河、合作、卓尼、迭部、临潭,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总计30万亩,半人工刈割草场总计55.9万亩。

(3)饲草料加工。以现有碌曲瑞丰、夏河永杰、卓尼县卓玛、迭部县草业、临潭县紫金花等加工龙头企业、草产业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提升加工能力,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9万吨。

2.犏牛繁育区

犏牛繁育区包括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四县市海拔在2000~2800米的8个乡镇31个行政村和大峪、柏林两个种畜场。

3.犏雌牛(奶牛)养殖区

犏雌牛(奶牛)养殖区以合作市为中心进行延伸和辐射,包括碌曲、夏河、合作、卓尼、迭部、临潭六县市半农半牧区的25个乡镇142个村委会,犏雌牛(奶牛)存栏30万头以上。

4.生鲜乳收购网络

在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带的142个村以合作社为单元建设奶站,其中:碌曲县7个,夏河县46个,合作市23个,卓尼县31个,迭部县22个,临潭县13个。在四川、青海和西藏主要牦牛乳产区布局收购网点20个。

(二)乳制品加工布局

依托合作市、夏河县、玛曲县牦牛奶重点生产区域,以现有燎原、华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民+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形成“特色牦牛乳专业生产经营模式”。实施出城入园战略,在甘南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布局华羚乳业、燎原乳品,在夏河县布局雪顿乳业,在玛曲县布局高原之宝。做大做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乳品加工企业,打造现代化的牦牛乳产品加工基地,扩大“中国牦牛乳都”品牌影响。

(三)物流及服务布局

结合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市场发展情况,按照高度集聚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物流及服务体系以合作市为中心辐射夏河县、玛曲县进行布局。

四、重点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甘南州牦牛乳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转变经营理念,释放发展活力,引入专业化经营团队,招人聚才,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牦牛乳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产业融合创新,强化科技服务与支撑,加大对州、县(市)科研与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州县(市)农牧部门在全面推广普及畜种改良、疫病防治、犏雌牛养殖、饲草料种植、草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的同时,搞好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与指导,通过技术推广、项目引导、科技入户等活动,加大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依靠科技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以国家级平台为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各级畜牧部门同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展产品设计和研发。依托产业联盟,协同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及国际国内乳品科研机构,依托现有技术创新平台组建甘肃省高原特色牦牛乳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牦牛乳制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逐步改变以干酪素、奶粉为主的单一产品局面,支持企业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乳制品,如酪蛋白深加工产品、奶酪、酸奶、牦牛乳休闲食品、功能乳品等。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供给升级和需求升级协调共进,推动甘南州牦牛乳制品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水平,着力打造“中国牦牛乳都”。

(二)加快奶源基地建设

1.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

建设优质牧草繁育体系,打造现代优质牧草示范基地,提高草原资源利用率,培育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做强甘南州牧草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牧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建设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4万亩,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卓尼县各1万亩。当地优良牧草品种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性、土壤适应性和抗病、抗逆性能,要积极选育开发本地优良牧草品种,加大本地优良牧草品种驯化和种籽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外地引进草种当年种、当年长、来年死亡率高、产草能力低等影响草产业发展的问题。

(2)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在犏牛繁育区、犏雌牛(奶牛)养殖区通过退粮还草建设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30万亩。对牧草种植进行规模开发和管理,实现牧草产业的规模效应。积极开展优质饲草料种植和建立人工割草地,半农半牧区推广粮草轮作技术和牧草收割、青干草调制、青贮等贮藏加工技术。

(3)半人工刈割草场。在犏牛繁育区、犏雌牛(奶牛)养殖区培育半人工刈割草场55.9万亩。

(4)饲草料加工。以健康养殖模式为依托,按照市场有需求、生产有效益、技术有支撑的原则,培育规模以上饲草料加工企业6户,鼓励各县市扶持发展与本区域饲草原料供应相匹配的适度规模的民营饲草料加工企业,使全州饲草料加工形成大、中、小企业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服务体系。在开发产品上以粗加工青干草草捆为主向精深加工草饼、草砖、草颗粒过渡。到2020年,龙头企业年加工草产品能力达到29万吨。

2.犏雌牛繁育区

犏牛繁育区是利用黄公牛或娟姗牛与牦雌牛的种间杂交优势,靠引进细管冻精开展经济杂交,生产犏雌牛。通过该区繁育,源源不断地向犏雌牛(奶牛)养殖区提供优质犏雌牛,避免由于无序的乱引乱交和技术含量低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犏雌牛品质参差不齐、品质下降问题,抓好该区的犏牛繁育,对致富本区农牧民,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分布详见下表。

表2犏牛繁育示范区乡镇分布表

360截图20190629084132567.jpg


3.犏雌牛(奶牛)养殖区

犏雌牛的产奶量是牦牛的3.5倍,其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牛奶,且接近牦牛乳,所以积极发展犏雌牛是甘南州做大做强牦牛乳产业的优先选择。通过实施草场(土地)流转政策,建立“企业+基地+农牧户”牦牛养殖区,建设乳制品加工企业可控奶源基地,创建省级牦牛乳业示范区。利用该产业区域充足的饲草料和交通便利条件,按照专业化养殖犏雌牛(奶牛)的要求,优化畜种畜群结构,改善棚、草、水、电、疫病防治等基础条件,提高养殖水平,实施犏雌牛(奶牛)冬春季圈养补饲。该养殖区全部建成后,犏雌牛(奶牛)存栏将达30万头以上,牦牛乳年产量可达15万吨。建设分布详见下表。

表3犏雌牛(奶牛)示范区乡镇分布表

编辑---规划愿景---牦牛乳都---栏目---宏点网络网站管理系统.jpg

4.建设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网络

支持乳制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对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改造、合并或重组,加大挤奶设备、专用生鲜乳冷藏运输车等设施的应用推广力度,引进国内集冷却、收奶、检验等功能于一体先进移动收奶平台,建设中心奶站,实现就近就地收购鲜牦牛乳,着力破解收奶难题。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监控设备。按照统筹布局、方便牧民的原则,建立起以甘南州为核心的安多藏区牦牛乳收购网络。

(三)着力扶持龙头企业

采取“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加快企业发展壮大。按照“大中小微并举”的思路,培育一批对产业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依托华羚乳业、燎原乳品、雪顿乳业、高原之宝等骨干企业组建集养殖、加工和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牦牛乳产业联盟,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2-4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融合示范企业、龙头企业。

(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指导帮助企业谋划一批牦牛乳全产业链项目,推动牦牛乳全产业链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华羚乳业、燎原乳品、雪顿乳业、高原之宝奶源基地、加工能力提升、物流、技术及服务支撑等重大项目建设。

(五)强化标准与质量体系建设

积极推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一批突出牦牛乳特色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快建立畜、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建立奶源基地和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和可追溯体系,建立包装标识、追溯赋码、信息采集、索证索票、市场准入等追溯管理基本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科学高效的兽医监管体系、动物防检疫队伍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动物免疫、检疫、监测、诊疗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牲畜因病造成的损失,确保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注重从源头入手,加大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和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养殖档案和标识制度,构建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六)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充分发挥藏族文化、高原生态、草原牧养文化内涵,打造高原特色牦牛乳产品品牌。培育“三品”示范企业,加快组织申报 “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认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甘南州牦牛乳产品。鼓励企业参加中小企业博览会、文博会、兰洽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大赛等进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在省内旅游景点、交通主干道、重点城市开展广告宣传,提升燎原、华铃、雪顿等企业品牌知名度,扩大甘南州牦牛乳产品市场影响力。鼓励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设立牦牛乳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连锁经营店。推动“互联网+”市场营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流通新业态,鼓励企业使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仓储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

(七)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农牧区合作社、产业联盟,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牦牛乳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以“饲草料种植与牦牛养殖内部”融合、“种植+养殖+加工+商贸+旅游+”融合为主,一、二、三产业相互支撑联动的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促进牦牛乳产业与生态保护融合,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以产业保生态,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实现生态旅游转型升级与牦牛乳产业做大做强的双赢目标。

(八)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通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退牧还草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大项目,全州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治理超载过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发展牦牛乳产业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牦牛养殖规模,加强优质饲草供给,全力解除草场压力。鼓励牦牛乳制品加工企业自建奶源基地,实施清洁生产,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工艺装备,减少加工过程废弃物排放,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和单位能耗。加强环境治理,提升牦牛乳制品绿色制造水平,加快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打造牦牛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甘南州牦牛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与相关部门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县(市)也要成立牦牛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抓紧制定与规划衔接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州、县、乡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发展牦牛乳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强化服务,形成工作合力。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制,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责任落实。

(二)强化服务指导

各县市政府和州直有关部门强化服务手段,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在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品牌创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和落实,为牦牛乳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农畜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省上相关部门对甘南州牦牛乳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强牦牛乳产业经济运行的监测与分析,及时把握产业运行态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引导、促进牦牛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大投融资支持

州牦牛乳产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县市政府要紧紧围绕甘南生态功能定位、牦牛资源禀赋和民族民俗文化,牢牢抓住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牦牛乳都”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两大首位产业”,通过各自渠道积极向上争取国家、省上相关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从养殖水平、加工能力、研发水平、互联网+销售和牦牛乳产业旅游文化体验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动生产要素和资源投入跨界配置,促进现代农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以产业促旅游,以旅游带产业,拓宽牦牛乳产业多种功能,延伸全产业链,形成以牦牛乳产业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旅游转型升级与牦牛乳产业做大做强的双赢目标。同时,加强银、政、企合作,构建新型银企、银政良性合作关系,扩大对企业的信贷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开展评级授信,争取达到银行授信标准,争取银行的大力支持,力争把每年新增吸纳贷款全部用于龙头企业发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华羚、燎原等企业走上市融资之路,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四)积极培育人才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联合实习基地、培(轮)训班等方式,培养牦牛乳产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每年安排100名“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定点委托培训名额。支持企业引进会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牦牛乳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五)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循环利用”基本思路,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按照《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要求,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科学布局牦牛乳产业。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论证项目对土壤、水体等环境影响,严格落实环保设施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超大规模养殖场和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废弃物处理及排放符合法律规定。

六、重点项目

根据本规划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分为四类:奶源生产基地、牦牛乳制品加工能力、物流设施和服务支撑能力建设项目。共规划重点项目28个,总投资340110万元。具体内容见甘南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附表

甘南州牦牛乳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汇总表


    Copyrights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牦牛乳都 陇ICP备2000011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106号